欢迎来到国画艺术馆!
首页>>作品列表
闲居赋(全图)
流派:行书馆 作者:赵孟俯 年代:

【点击查看大图】

  • 作品简介
  • 作者介绍
  • 《闲居赋》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《闲居赋》一首,56行,凡627字,款署子昂。《闲居赋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作。前人似颇有微词,如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《论诗三十首》云:心画心声总失真,文章宁复见为人?高情千古《闲居赋》,争信安仁拜路尘。联系史书记载来看,元好问对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论述,还是较为客观的。与潘岳的情况相似,赵孟俯也是引起后世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。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与隐的两极中间,加之又是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,故其心理之策负可想而知。他平生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恼,赵孟俯的此种内疚愧作之情,实在是一种难以排遣并且相伴终身的客观存在。他书写《闲居赋》,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书法的力量,一定程序上调和或缓解内心的矛盾和不安,使得自己的心宇获得片时的宁静。此作笔意安闲,气韵清新,通篇行楷结合,方圆兼备,体态优雅,也体现出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。此作无年款,但从书法上考察,应是晚年所书,为赵孟頫上乘之作。卷末有清曹溶题跋
    相关作品
    • 行书十札
      赵孟俯的《行书十札卷》十通尺牍合装卷,为赵孟俯致好友石民瞻书信九札,致高仁卿一札。石民瞻号汾亭,江苏人,好书画,曾为官九江等地。早年便与赵孟俯为友,后成亲家。仁卿即高复礼,河南人,官兵部侍郎,是石民瞻亲戚。所以赵孟俯、石民瞻、高复礼三人即具友情,亦有亲情,关系甚为密切。十件书札原为石民瞻珍藏,其临殁时赠给友人戴氏;明代,张黼从戴家购得,后张家一直传递五代;入清后,是卷为王鸿绪所得,王鸿绪的儿子又将其献给乾隆帝,因内府贮赵迹甚多,乾隆十六年,本卷又还给王家。后又经潘延龄、罗天池、裴景福、伍元惠等人收藏。全卷横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,卷末后人题跋甚多,现藏於上海博物馆。关於十札书信书写的时间,有的专家认為是赵氏四十六岁至五十六岁时书写,亦有的专家以為是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时书写。尽管这些专家意见不一,但都认為,十札书信系赵氏盛年所书。这十通书札为亲友之间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,写来信手随意,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。书卷中真、草间出,映带匀美,较之正规书作,字形更多抑扬、奇正之态,流溢出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。笔意婉转停匀,妍润多姿,展现出书家一圆、二润、三熟的独特艺术风格。
      【查看详情】
    • 洛神赋
      《洛神赋》,全卷共80行,末署款“子昂”。后纸元员峤山人(李倜),明高启,清王铎、曹溶题跋。前隔水王铎“戍子五月”又题。此卷《洛神赋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。行中兼楷的结体、点画,深得二王遗意,尤其是王献之《洛神赋》的神韵,即妍美洒脱之风致。如端正匀称的结构、优美潇洒的字姿、圆润灵秀的运笔、密中有疏的布局等;同时,又呈现自身的追求,象比较丰腴的点画,轻捷的连笔,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,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,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。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,李倜曰:“大令好写洛神赋,人间合有数本,惜乎未见其全。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,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,可云买王得羊矣。”高启云:“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,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,然肆笔自得,则别有天趣,故其体势逸发,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。”本卷共钤印37方,见于清?卞永誉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、《石渠宝笈》著录。
      【查看详情】
  • 赵孟俯
    赵孟俯(1254-1322年),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,号松雪,又号水晶道人,浙江吴兴(今湖州)人。宋太祖十一世孙,秦王赵德芳之后。在宋曾任小职,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,荣禄大夫。据载,他生前"被遇五朝,官居一品,名满天下",卒后封魏国公,谥号文敏。赵孟俯博学多才,诗词、书法、绘画、音乐等均有很深造诣,以书画成绩最为突出。其画题材广泛,风格多样,山水、人物、竹石、花鸟均长;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,工笔、写意、青绿、水墨都十分精彩。其绘画继承前代传统,博采众家之长,自成面貌。赵孟俯主张作画要有"古意",倡导"书画同源",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,并主张师法自然,提出"到处云山是吾师"的口号。他的理论和创作对元、明、清三代都有极大影响.
    相关作品
    • 行书十札
      赵孟俯的《行书十札卷》十通尺牍合装卷,为赵孟俯致好友石民瞻书信九札,致高仁卿一札。石民瞻号汾亭,江苏人,好书画,曾为官九江等地。早年便与赵孟俯为友,后成亲家。仁卿即高复礼,河南人,官兵部侍郎,是石民瞻亲戚。所以赵孟俯、石民瞻、高复礼三人即具友情,亦有亲情,关系甚为密切。十件书札原为石民瞻珍藏,其临殁时赠给友人戴氏;明代,张黼从戴家购得,后张家一直传递五代;入清后,是卷为王鸿绪所得,王鸿绪的儿子又将其献给乾隆帝,因内府贮赵迹甚多,乾隆十六年,本卷又还给王家。后又经潘延龄、罗天池、裴景福、伍元惠等人收藏。全卷横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,卷末后人题跋甚多,现藏於上海博物馆。关於十札书信书写的时间,有的专家认為是赵氏四十六岁至五十六岁时书写,亦有的专家以為是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时书写。尽管这些专家意见不一,但都认為,十札书信系赵氏盛年所书。这十通书札为亲友之间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,写来信手随意,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。书卷中真、草间出,映带匀美,较之正规书作,字形更多抑扬、奇正之态,流溢出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。笔意婉转停匀,妍润多姿,展现出书家一圆、二润、三熟的独特艺术风格。
      【查看详情】
    • 洛神赋
      《洛神赋》,全卷共80行,末署款“子昂”。后纸元员峤山人(李倜),明高启,清王铎、曹溶题跋。前隔水王铎“戍子五月”又题。此卷《洛神赋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。行中兼楷的结体、点画,深得二王遗意,尤其是王献之《洛神赋》的神韵,即妍美洒脱之风致。如端正匀称的结构、优美潇洒的字姿、圆润灵秀的运笔、密中有疏的布局等;同时,又呈现自身的追求,象比较丰腴的点画,轻捷的连笔,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,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,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。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,李倜曰:“大令好写洛神赋,人间合有数本,惜乎未见其全。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,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,可云买王得羊矣。”高启云:“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,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,然肆笔自得,则别有天趣,故其体势逸发,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。”本卷共钤印37方,见于清?卞永誉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、《石渠宝笈》著录。
      【查看详情】

关闭